2018商业航天30强丨火箭首飞日期定于2020年,深蓝航天已完成总体设计

发表时间:2019-01-01

北京深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火箭垂直回收复用技术的液体运载火箭设计制造商。深蓝航天人员规模达到近50人,其中绝大部分为技术人员。

据悉,深蓝航天的液体运载火箭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各个分系统的详细设计正在开展。已完成设计的部件正在逐步投产、并准备开始工程验证实验。

目前,深蓝航天的商业推广仅停留在宣传层面,并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推广。对此,深蓝航天的CEO霍亮也十分坦率:“现在友商还都没有完全地进入到这个阶段。因为大家都还在研发的初期,并没有明确地说,这个产品什么时候能可靠地做出来——起码应该成功发射过一次(此处的成功发射是指将液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卫星轨道),向客户证明企业拥有成功发射的能力,证明火箭产品的可靠性,才能与有发射需求的客户深入谈到具体的价格,才能签订合同,进一步制造新的火箭进行发射。”

可见,火箭的早日成功首飞对于每家火箭制造商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但已完成总体设计的深蓝航天并没有将火箭的首飞日期放在明年。据悉,深蓝航天预计的火箭首飞日期将会在2020年。霍亮对网记者解释道,因为航天需要遵循可靠性的原则,必须经历分步验证的过程。保持分级验证的原则,才能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发射只是最后一步。深蓝航天希望多费一些功夫和多投入一些时间,以保证发射飞行的可靠性。宁可稍微的投入大一点,也要尽量保证在首次发射就能成功。

专注液体运载火箭,专注垂直回收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商业航天当中的液体运载火箭领域?为何会专注于垂直回收技术?

霍亮认为液体运载火箭行业面临着两项任务。首先是把液体运载火箭这个产品做出来,即完成首次成功发射。公司当前的首型产品目标是小型液体运载火箭,适合于小型卫星。小型火箭的特点在于研制周期短、研发风险低、资金投入少,能够快速见效。中型、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特点与其刚好相反:虽然运载量更高、单位货运价格低,但存在技术风险大、研制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风险。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则相对于固体燃料运载火箭的性价比高。因为固体推进剂的性能较低,运载能力存在天花板、难以做大。要想将固体推进剂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则非常困难,相当于提升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代价很大且不容易实现。

其次,成功发射之后,应该考虑的问题在于降低发射服务的成本。因为从卫星的角度来说,目前专享发射的价格比较贵,发射成本就占到了小微卫星主要成本构成的很大部分。这阻碍了卫星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使得卫星发射的机会也相对少。霍亮认为,深蓝航天专注的垂直回收技术是最显著的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

“后发制人”的国内商业航天

对于企业创立的初衷,深蓝航天与其他的商业航天民营火箭企业趋于一致——看到了整个商业航天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国家政策上的推动、中国人才的储备以及社会资本对于商业航天的关注;另一方面,在于民营机制使得商业航天企业相比国家航天,有一定优势去尝试新技术。同时,有美国市场作为先例,证明了商业航天拥有一个很广阔的市场,国际商业航天领域每年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全行业收入(数据来源:FAA),在全产业链上进行价值和资金的流动和传递。但是,国内商业航天整个领域都是刚刚起步,大家还基本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中国商业航天整体发展的速度,也必将比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快。霍亮指出,一方面,中国商业航天相对于美国商业航天拥有后发优势。美国市场上拥有许多商业航天成熟的例子,以此为鉴,使得资本力量能极早地进入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市场,助力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并且,后发优势使得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有一个模式可以去借鉴。拥有借鉴的模式,加上资本的助推,凭借中国在航天人才储备上的优势,中国商业航天一定能发展得比美国更快。另一方面,在航天发展初期,中国国有航天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同时,国有航天在规范技术体系上拥有非常完善的标准,因为中国航天比较重视成功率,更加重视分级验证,更加重视在地面的测试和试验的覆盖性。我们国家航天的成功率本来就在世界前列,所以在这块的设计可能比美国行业做得更加规范和完善。

国内商业航天存在瓶颈,需要资本投入

但是,中国商业航天也不可盲目乐观。

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目前存在的瓶颈之一,集中在上游的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因为火箭是商业航天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先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国内商业航天发射的卫星仍然由国有航天火箭搭载,并未由商业航天火箭搭载;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需要火箭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以此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然而,商业航天提供服务的能力现在看起来仍然比较少。

客观来说,中国商业航天还未发展完善,形成全产业链的商业闭环尚需一定时间。所以各个的环节和产业链上的制约因素必须去解决,这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提升才能达成。比如制造业的升级创新,这是制造业本身通行的规则,制造业的升级创新会体现在全流程,包括从一个很小的零件到部件的装配,到最后整件的装配和最后的发射,会使制造的效率、成本、一致性、质量都能够有显著的提升。火箭工业本身也属于制造高端装备的制造业,火箭无论设计得再好,最终也需要成批量的制造,这与航空工业没有本质的差别;卫星的制造方面,民营企业的卫星制造水平越高、能够做得更加廉价和可靠,卫星的服务范围才能进一步广阔。

霍亮认为,只有真正形成了商业模式和商业用户,利用商业收入来促进行业发展,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商业闭环。而整个国内商业航天要完成闭环的循环,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目前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需要资本投入,来促进商业闭环的形成,如果完全按照自然的节奏去迭代循环形成真正的商业闭环,整个周期会非常长。

国内商业航天的未来似乎一片广阔,但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专注运载火箭的深蓝航天想走到哪一步呢?

此前,在其他媒体的采访当中,霍亮认为火箭未来会成为一种构建天地联系的一种运输工具。霍亮在的采访中指出,当商业航天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提升到一定程度,商业航天运载火箭产业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运载卫星一类的货物,未来也会逐渐地开启载人客运的业务。这一业务随着美国商业航天发展中已经开始出现,所以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开启载人业务也是可以预见的。霍亮说,让火箭在普通人眼中不再稀奇,应该是运载火箭产业努力发展的方向所在。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深蓝航天在官网上最醒目的地方写着——“立志成为太空运输产业的推动者。

推荐:&未来宇航“2018全国商业航天30强”

2018年的航天发展正处于商业化落地的上升期,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各大科创企业自主研发力增强,涌现出大批具有航天竞争力的优秀民营企业。为此,携手未来宇航研究院共同发起“2018全国商业航天30强“评选活动。

对这30强获奖企业进行了一一走访,并设立“2018全国商业航天30强”专题栏目分享于行业内外人士。想要知道这30家商业航天企业的详细资讯,请点击链接查阅:https://www.iyiou.com/topic/China_Commercial_Aerospace_Top30/

相信在未来,这批具有新力量、新科技、新未来的创新航天企业将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