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票房PK掉《星战》 又一次证明中国电影市场依旧不成熟

发表时间:2018-03-18

《前任3》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票房,一方面要归功于选题上的成功,毕竟“前任问题”是爱情电影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另一方面则归功于现实主义题材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全面复苏。纵观整个元旦档票房最好的两部电影《芳华》和《前任3》,都是根红苗正的现实主义题材。

作者:文心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元旦档票房最大的黑马是谁?是老粉们期待的《星战》吗?显然不是。让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是,能够在票房成绩的正面交锋中PK掉《星战》的,居然是一部极具小镇青年审美意味的国产爱情片——《前任3:再见前任》(以下简称《前任3》)。该片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走高,目前已经以突破12亿的绝对优势领跑元旦档。

毫无疑问,《前任3》是一部叫座的电影,甚至还有很多女性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动到落泪,但这依然不能改变这部电影本身在内容上的匮乏感和低俗感。而它的爆红,也刚好印证了国产电影市场依旧不够成熟的客观现实。

咪蒙式鸡汤灌输的背后,

是对当下情感模式的拼盘呈现

影片一开始,主人公就用情感鸡汤博主一样的画外音为大家陈述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基调——“女人的青春就那么几年,要用有限的青春去寻找另一半。而男人就不同了,男人越老越吃香。”

在一个倡导平权主义的时代里,该片沿用的居然还是大多数都市情感剧中近乎发霉的价值体系,真不知道坐在那些买票进入影院的女性观众抱着怎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但是从观影人群上来看,真正愿意为这么一部作品买单的,确实是以年轻女性居多。这种对于影片立意上的无从判断,本身就是电影市场中作为消费主体的受众不够成熟的一种表现。

当余飞选择与丁点分手后,丁点在电话里大喊的那句“还我青春”,更是让人完全看不到新时代女性倡导的优雅自信从容。一旦重归单身状态,男人选择先放生后回味,而女人的选择却是先崩塌后重生,这无疑都是典型的男权主义视角,显然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如果要问在这个感情快餐化的时代里什么样的情感模式才是人们最奢望得到的,答案一定是无条件的接纳、信任和爱。可纵观全片,男主角最笃定的却是“你就是离不开我”这种近乎荒唐可笑的信念。即使你以后和别人在一起,你也忘不了我,你也会选择一个和我相近的人,我会以另一种形式一直陪伴在你的生活中。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自恋方式,在余飞和丁点的各种坦白局、还东西局、回床中体现,也在孟云和林佳分手后的“禁欲”中体现,并在林佳的哭诉中达到了高潮。

可能很多女性观众会觉得,这种对于细小情绪的拿捏,不正是分手后的双方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吗?可稍加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这种情绪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普世价值。《前任3》中的每个主人公仿佛都倒退回了婴儿期,在一切事情上缺少自主判断力和自主行动力,甚至连自我表达的能力都一并萎缩不见。

当一部电影将这种小情绪定义为所有都市男女必患的一种病,且以此为噱头大肆叫卖,那么大多数人奢望的那种接纳、信任和爱显然已无从谈起,除了像片中的几位主人公们那样自我麻醉、自我满足,几乎没有别的可能性存在。

用单一形式表述复杂的现实问题

造成故事与现实的严重脱节

好不夸张地说,《前任3》的整部电影都是由无数个误会引导着剧情的走向,这种套路化设计也当下的电影表现手法中也显得过于老旧。在爱情电影中,偶尔出现一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误会,进而导致主人公的命运出现阴差阳错的还是可以的,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剧情魅力的一种方式。但如果整部电影不停地出现各种误会,未免显得过于生硬。这种用单一形式表述复杂问题的做法,无疑会造成故事与现实生活间的严重脱节。

与之相比,更要命的是整部电影更像是靠一大堆的段子堆砌起来的室内情景喜剧。场景与场景间的切换给人的感觉就像在看PPT,各个主要人物不是在吃饭、喝酒,就是在聊天、泡妞,满嘴说着连自己都不信的大道理,再加上满屏的流水线整容脸、毫无逻辑的殉情举动,其单一甚至是匮乏的镜头语言,都在拉低这部作品的档次。

著名编剧理查德·沃尔特曾在他的《剧本》一书中提到过,餐厅这类场景和大量冗长的对话,是写剧本的大忌,除非有十分特殊的必要,否则应尽量避免类似的情景和对话设计。从这一点来看,《前任3》离及格线都尚有很大的距离,更别指望打造什么经典爱情片的目标了。这样的东西能够成为市场上的硬通货,可见国产电影除了受众的不够成熟外,在制作环节上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

票房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切,

只是受众群体的精准覆盖而已

总结起来,《前任3》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的票房,一方面要归功于选题上的成功,毕竟“前任问题”是爱情电影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另一方面则归功于现实主义题材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全面复苏。纵观整个元旦档票房最好的两部电影《芳华》和《前任3》,都是根红苗正的现实主义题材。虽然《芳华》早在圣诞档就已登陆大银幕,但绵延至今仍是除了《前任3》之外的畅销品,可见元旦档本身的片源有多匮乏。

除了同一档期内的其他影片更不具卖相外,还有一个客观趋势的存在也为《前任3》的爆红提供了便利:在流量明星、大导演、大制作、大IP通通“不好使了”的产业大环境下,打小镇青年品味牌确实称得上是个不错的突破口。不仅可以保证创作题材的基本完整,也兼具天时地利与人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前任3》的票房成功确实存在其侥幸因素。

但是在侥幸之外也必须承认,《前任3》对受众群体的精准覆盖确实做得极其到位。关于这一点,只要留意买票入场的观众主体就不难发现,该片对于女性尤其是都市年轻女性的吸引力,确实惊人。这一点与《芳华》的票房大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者凭借导演冯小刚的个人号召力,以及对青春芳华的生动再现,足以撩起一次成功的“回忆杀”。可是对特殊年代的真实呈现,还是让影片在固定受众外吸引到了更多的中老年观众。能把这样一群平日里早已远离电影的观众群体重新请回影院,无疑为《芳华》的票房增量提供了强大助力。

与之相比,《前任3》显然没有那么大的商业野心,只是把年轻一代确定为自己的受众目标,并为其量身打造了这么一部足够轻松的作品。浅是浅了点,但只要腰包能鼓,质量问题显然不在制片方的目标范畴内。

从外部的市场环境到内部的制作流程再到主创团队的创作思路,问题多多的《前任3》能够走红,与《五十度灰》之类的现象级电影在本质上并无什么区别,卖座不代表质优,反而能够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的电影市场依旧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自动筛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