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跑“调”的《舌尖3》,才是原来的味道

发表时间:2018-03-25

经历了导演出走、制作班底大换血等等变故后,再现荧屏的“舌尖”还会是原来的那个味道吗?

作者:半瓶水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2月19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以下简称《舌尖3》)将于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同步播出。对于即将播出的《舌尖3》,很多观众的心理状态都是既有所期待,又不免质疑。期待的是经典的再度回归,又将带来怎样的美食故事和温馨情怀,而质疑的则是在经历了导演出走、制作班底大换血等等变故后,再现荧屏的“舌尖”还会是原来的那个味道吗?

直到备受观众瞩目的旁白人选最终确定继续由第一、二季中献声的李立宏担任,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算真正落了地。

对一部纪录片而言,配音相当于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无法现场收音的时代,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录音棚里的产物,一部电影最终还是要靠配音演员让其发声。当技术手段打破这一边界的时候,配音演员却并未因此失业,他们的存在充分弥补了演员在声线上的不足,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配音的运用丰富扩大了影视作品的时空,使艺术作品中的场景和气氛得到无尽的渲染和延伸。

当《舌尖》的旋律响起时,很多观众的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滩涂上的捕鱼人,雨林中采蘑菇的小姑娘。正是李立宏感情充沛的旁白,与车流、行人甚至是商贩的叫卖声交汇在一起,将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景再现般地展现在荧幕上。对《舌尖》系列而言,配乐与旁白不只是一种陪衬和必要的辅助,而是对整部作品的再次诠释,相当于二度创作。它恰到好处地传递出生活的声音,也让观众对生活对人生有了另一番深刻的品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舌尖》系列之所以能够如此受人欢迎,绝对离不开声音的加持。

就像赵忠祥之于《动物世界》,好的旁白能够营造出的效果,甚至不比画面来得次要。而一旦人物的音色与形象不符,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作品的观看效果。演员吴京凭借自己的一身功夫,在荧幕中树立的都是硬汉的形象,两部《战狼》更是创造了票房奇迹。可他在《男儿本色》中出演的反派人物,却与他稍嫌稚嫩的声线严重不符,一张口就给人出戏的感觉。

《摇滚藏獒》本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片,可郭德纲父子的配音效果,却总是让人有种坐在德云社听相声的错觉。相比之下,《甄嬛传》中孙俪的精湛演技配以季冠霖出神入化的配音技巧,立即就让甄嬛这个角色变得鲜活起来,可见一个好的声音对于一部戏有多重要。

此舌尖非彼舌尖?这样的存疑曾让太多人心生退意

2012年春节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一经推出,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从不常见的松茸到街边的肉夹馍,从彩云之南的乳扇到吐鲁番的烤馕。创作团队凭着对中华美食的精准解读,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拿下了豆瓣9.3的超高评分,更是在随后的几年中陆续重播了38次。

两年后的2014年,同样是在春节期间,陈晓卿导演携《舌尖》的辉煌成就再度归来,又一次为中国人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味觉共享的文化盛宴。与第一季相比,《舌尖2》更加侧重于探讨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挖掘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虽然第二季在豆瓣评分上有所回落,但依然被视作一部纪录片佳作。尤其是两季作品中极具情感韵味的旁白,搭配灵动的配乐和精致的画面,仿佛食物的香气会透过屏幕,弥散在每个观众的鼻尖。

如今,历时四个春秋后的《舌尖3》再次回到观众的视野中。风吹麦浪,灶火冲天,依然是熟悉的画面,可观众却对担任旁白的声音充满了陌生感。要知道,除了精心打磨的画面故事,第一、二季《舌尖》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位幕后英雄的功劳——担任旁白的李立宏,用他那浑厚深沉富有韵味的嗓音,一次次直击观众的耳膜,将一帧帧画面更加立体地呈现在你我面前。正是这样一把让人过耳不忘的好声音,不仅向观众描绘了大江南北的特色美食和风土人情,更能引领着听者去体味一种久违了的吾土吾家的温馨味道。

正因如此,《舌尖3》的先导片一出,立即引发无数热议,有人欢呼,也有人质疑,毕竟在经历了主创大换血的遭遇后,很多观众都会担心《舌尖3》很难保持原来的“味道”。尤其是在先导片中担任旁白的人选变为歌手老狼后,质疑声更是如潮水般出现。

素以“声”“色”“味”“全”作为其主打特色的《舌尖》系列,如今却用一位歌手替换了原本已被奉为经典的李立宏的旁白,观众的不满显然不无道理。没有人否认老狼在中国流行乐坛上的成就和贡献,可对于每个《舌尖》迷来说,大家在这部作品中想要看的是来自神州大地上的每一道美食,而想要听到的当然也是原汁原味的那个声音。二者间的关系已经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如今突然少了其中的一个,原本的和谐感自然会被打破。无论这种失衡将会给《舌尖3》带来怎样的后果,显然都不是制作团队能够承受的事情。

好在,制作团队最终还是将担任旁白的人选重新确定为李立宏,也算是对那些真正喜爱和关注《舌尖》的观众们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爱《舌尖》,其实就是爱生活的一种体现

尽管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但《舌尖3》的制作团队还是保留了足够强大的阵容。担任总导演的刘鸿彦,是纪录片领域内的资深创作人,其代表作《想唱就唱》、《中国人的活法》都曾获得业界极高的评价。谈及创作《舌尖3》的初衷,刘鸿彦表示:“《舌尖3》节目里主人公有一句话挺打动我们,他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凭着对《舌尖》这个品牌、这个节目以及对观众这种期待的爱,来完成这部作品的。”

为保证《舌尖3》的作品质量,新的创作团队不仅囊括了从60后到90后近200人,甚至还邀请到外籍摄影师、剪辑师加盟,为这部中国味的纪录片注入了国际化元素,同时也与《舌尖3》中对于食物的迁徙融合的探讨相呼应。正如“辣椒的迁徙”一集的导演张木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味道’,我们不仅想品到‘味’,还要品到‘道’。”

这一观点显然与很多观众对《舌尖》系列的评价不谋而合。在大家眼中,看《舌尖上的中国》,看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道道的美味佳肴,更是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中国故事。中国人吃饭,吃的也从来都不仅仅是饭,而是藏在食物里的中国文化,以及藏在美食里的一份情意。而这部系列作品的成功之处,也不在于节目组走过了多少地方,找到了多少美食,而是他们成功挖掘出了藏着食物中的中国人的精、气、神。

在《舌尖》的世界里,它讲解食物的视角始终都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不用观众做好什么风土人情的功课,只需要每个人打开自己的味蕾,同时也敞开自己的心扉,去静静感受美食里的人生故事,细细品味现实中的喜悦和怅然。

能够用一桌饭或是一道美食,去展现文明的发端、文化的传承、饮食的美学以及一份来自哲学的追问。在欣赏这样一部纪录片的过程中,会让每个观众忘记身边的喧嚣,走进美食的世界,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叩问自己的人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爱《舌尖》,其实就是爱生活的一种体现。

正是出于对生活的这份热爱,才会让这部系列纪录片不断生发出历久弥新的力量。至于不跑“调”的《舌尖3》还能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感动与惊喜,也许真的要等到播出后才能给出问题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