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策、慈文、完美世界电视剧年收入冲进10亿俱乐部

发表时间:2018-03-25

头部电视剧公司平均单集制片成本在200—300万,单集售价在400—500万。华策、慈文、完美世界的电视剧年收入已迈进10亿俱乐部,欢瑞、新丽、华录百纳、唐德等则紧随其后。

作者:江晓曼

来源: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

已获授权

头部电视剧公司平均单集制片成本在200—300万,单集售价在400—500万。华策、慈文、完美世界的电视剧年收入已迈进10亿俱乐部,欢瑞、新丽、华录百纳、唐德等则紧随其后。本文从国产电视剧毛利率、现金流、盈利能力等方面解析华策、慈文、完美世界、唐德、新文化、欢瑞世纪、新文化、幸福蓝海、长城影视等头部电视剧公司的营收情况。

中国电视剧公司毛利率普遍偏低

造成国产电视剧毛利率低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演员片酬高,另一方面是联合出品。

华策2016年电视剧营收已达35亿,慈文传媒6部电视剧营收12.92亿元,完美世界8部电视剧营收11.02亿元,三者均保持稳定增长。5-10亿元区间包括欢瑞世纪、新丽传媒和华录百纳,在收入增长的持续性上不如头部制作方。

由于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制作及发行能力不同,电视剧业务的毛利率波动区间较大,行业平均毛利率为43%,中位数为45%。根据毛利率的变动区间,上市公司大致分为三个区间:毛利率在50%以上的唐德影视、欢瑞世纪、新丽传媒。

其中唐德、欢瑞16年毛利率已分别高达62.4%、60.9%;毛利率在40%—50%的完美世界、长城影视、华录百纳;毛利率在20%-40%的幸福蓝海、慈文传媒、华策影视等。

通过电视剧收入/成本除以年发行集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2016年单集收入和单集成本上升明显,精品化转型已成为制作公司普遍的战略方向。

从绝对量级上看,2015年及以前大部分公司单集收入在100-200万,单集成本在100万左右,而2016年两个指标增幅均超过了100%,慈文传媒和新丽传媒的单集收入达500万元,单集成本在300万元。

成本和收入的大幅上涨主要受到多部大剧的驱动,如16年欢瑞世纪的《青云志》单集700万元,华策影视的《孤芳不自赏》单集价格接近1000万元。2017年华策影视、慈文传媒制作的大剧《三生三世》、《楚乔传》网台合计授权价格在900万/集,单集收入和成本有望进一步上涨。

由此可见,电视剧产量相对应,上市公司在电视剧分业务收入体量上大致分为三个区间:10亿元俱乐部主要由华策影视、慈文传媒和完美世界组成;上市公司正试图摆脱高产出、低质量的商业模式,愈发注重从单部电视剧本身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深耕精品化战略。

优爱腾网站版权费超过电视台购剧金额,改善了电视剧公司的现金流

如果说台转网的优势,那么不得不说的就是预付款带来的资金周转效率。

相比于游戏行业在预收账款的优势,电视剧制作方的现金流压力较大,在上下游关系上处于弱势地位。成本端,演员薪酬作为拍摄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占比可高达50%以上,演员薪酬分四期支付:预付定金、进组、拍摄过半、拍摄完成,支付比例为20%/40%/20%/20%,当红明星的预付定金占比可达30-40%。

收入端,电视剧的收入确认在取得发行许可证时发生,而实际收款分三期支付:播前收入、播后收入及尾款支付,行业内多采用40%/40%/20%比例,上下游账期的错位对影视公司的资金周转提出较高要求。近两年,由台转网的客户结构变化、由日播转周播的播放模式变化,为制作方现金流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探讨空间。

视频网站在偿付能力上优于电视台,预购或定制模式下尤其占优。首先,视频网站的播前定金占比一般高于电视台,以《赢天下》为例,优酷视频以单集750万元的价格购买,预估总采购金额在4.5亿元,播前定金达到2亿元。

其次,对于高成本、大制作的大IP剧,视频网站逐渐采用预购模式,优质自制剧也经常采用定制模式,在开拍前支付30%定金。据了解,华策的一部分剧集,在产品刚刚立项,拍摄启动1年至9个月前,视频网站即支付30~40%的预付款。因此随着制作公司客户结构向视频网站倾斜,现金流状况可能存在改善。

从播放模式角度,由日播转向周播的播放模式改变对现金流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周播剧将延长播后及尾款收入时间,一部40集的电视剧按照原本的日播模式周期不过一个月,而周播模式下每周播两集则需要半年才能播完,导致60%的资金回笼被延长了近半年,周播剧占比增加将影响播后及尾款部分收入延期支付。

2014-2016年,电视剧行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从1.28增长至1.45,其中2016年华策影视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55次,慈文传媒为1.65次,唐德影视为1.86次,头部影视公司的周转率普遍高于行业均值。

其他周转率较低的电视剧制作方,如新丽传媒、欢瑞世纪、长城影视,应收账款周转率整体仍处在上升通道,即使是因调低计提而使应收账款额外增长的华策,其周转率也在缓慢提升,并持续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电视剧公司虽然存在非常大的现金流压力,其营收转化速度仍领先于账款压力的增速,资金使用效率有提升空间。

在账龄结构方面,目前电视剧上市公司账款账龄较短,在1年以内占比最大,存在向高账龄迁移的趋势但上升比例不显著。行业平均来看,1年以内账款占比从2015年的72%下降至2017年的65%,下降7个百分点。

从具体公司看,除去账龄结构较稳定,且1年以内账款明显较高的龙头华策影视、完美世界,其余公司1年以内账款均有小幅下降,以慈文、唐德为例,慈文1年以内账款由70%下降至60%,而唐德则从79%下降至64%。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电视剧公司纷纷放宽了计提比例,对公司利润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华策影视、长城影视、新文化降低了计提比例、延长了计提时间,华录百纳统一了贡献大部分应收账款的蓝色火焰与其他业务的计提方式。

据公司口径,新计提方式能更好地匹配付款周期的延长,并针对旧会计准则过于保守地高估了各大卫视、视频网站的坏账率做出调整。但另一方面,调低计提比例对电视剧公司净利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也从侧面反映出近年来成本的飞速增长、账款难收对电视剧公司维持业绩造成的压力。

以华策为例,2017年6月计提方式变更将减少其坏账准备1.59亿元,从而影响资产减值损失,若以25%的企业所得税计算,直接使华策17H1的净利润增加了约1.2亿元,占当期利润的44%。

2016-2017年,电视剧上市公司共采用定增、发债等直接融资募集资金共计八起,主要用于电视剧项目的投资拍摄,其中2016年6起,2017年2起。

2017年,定增数量的减少主要受监管政策影响,2016年以来证监会对文娱产业资金并购重组一直持谨慎态度,2016年受政策影响,融资失败的影视公司达到了19家。

2017年12月,历时25个月的慈文传媒定增终于落地,募集金额下调近40%,定增难度的加强,意味着电视剧制作公司真实融资需求远高于成功融资数量。

融资难度加大传导至资产负债率层面,体现为影视公司资产负债率有小幅上升,2015-2017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从39%上升至43%。负债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点:

一是长短期借款增多,借款金额对负债水平起主导作用,拥有较多短期借款(占资产比例近20%)的长城影视、唐德影视等二线电视剧公司负债水平最高,2017年9月已超60%,而长短期借款双低,甚至为0的幸福蓝海、华录百纳、欢瑞世纪资产负债率仅约10-20%。

二是大剧预收款项的增加,如《赢天下》、《东宫》约2亿的预收款直接使唐德影视负债率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因预收款项带来的负债率提升是现金流转好的表现。

三是应付款,如分帐款(联合摄制引起)和长期应付款(版权授权费等)、其他应付款(并购支付的购买股权款等)的增加,如慈文传媒2016年扩大联合摄制而带来的分成款、制片款直接使负债率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而其2015年向控股股东进行拆借融资、收购赞成科技的长期款项也为负债率贡献了约20个百分点。

电视剧公司的业绩波动性较大,小体量制作方更受牵制

整体而言,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呈现较大波动性,体量较小的制作方波动更为明显。

从整体营收、归母净利规模,完美世界和华策影视遥遥领先,2016年完美世界营收61.59亿元,净利11.66亿;华策影视营收44.45亿,净利4.78亿;华录百纳、新文化、幸福蓝海、长城影视等营收在10-20亿,净利在1-3亿;慈文传媒、唐德影视、新丽传媒、欢瑞世纪营收5-10亿。

业绩的波动性主要来源以下三点:首先,其他业务板块对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10家上市公司中五家电视剧营收占比在50%以下,如完美世界约75%营收来源于游戏业务,幸福蓝海近70%收入来自电影,华录百纳约60%营收来源于综艺和营销。

其次,由于电视剧摄制采用项目制,拍摄时长、审批流程及播出档期等多种不确定性导致电视剧收入确认的时点可能延后。

此外,电视剧的生命周期短,一旦无法及时销售,作品盈利能力将大打折扣,积压剧以及作品的二三轮销售对收入的贡献远不及新剧首播;

最后,头部爆款剧对整体业绩影响较大,以慈文传媒为例,2016年整体营收高达18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0%,主要得益于爆款剧《楚乔传》、《老九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