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基地除了搞拍摄、做旅游,还有哪些好生意?

发表时间:2018-03-25

国内影视基地除了影视拍摄外,还有哪些可操作性能够促进企业赢利的好生意?

作者:胡破晓

策划:张颖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3月12日,静安明珠影城启动仪式举办,上海静安区政府与SMG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打造对标好莱坞的静安明珠影视城,影视基地规划除了进行影视拍摄、制作外,还将布局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甚至办公、商务等领域,也让人们看到了影视基地发展的诸多可能性。对国内影视城而言,静安明珠影城的产业规划无疑对自身未来发展与升级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影视城已有上百家之多,产业竞争越发白热化。据业内人士透露,80%的影视城处于亏损状态,可见影视城产业转型、迭代已经刻不容缓。那么问题来了,国内影视基地除了影视拍摄外,还有哪些可操作性能够促进企业赢利的好生意?

影视拍摄+文化旅游,传统模式让影视城竞争日趋白热化

说到影视基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导演、演员、剧务、群演忙忙碌碌、熙攘喧嚣的拍摄场景。接着便会想到,游人如织,穿古装,吃小吃,在仿古小店买些小玩意的旅游画面。从横店到怀柔到长影,纵观国内影视基地几乎所有影视基地都是同样的遵循着影视拍摄+文化旅游模式。

从好莱坞到宝莱坞到将军澳,全球的影视基地几乎都是遵照着这一模式在良好的运营着。不过,在中国这一模式显然已不能维系影视基地的基本生存。原因何在?

2016年北京大学影视产业研究中心统计数字表明国内影视城高达128家;而民间统计数据更显示,全国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已高达上千家。如此众多的影视基地导致的直接结果是,80%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无力回天,能够持续收支平衡的仅占到15 %,而能够实现赢利的更是凤毛麟角,约占5%左右。

国内绝大多数影视基地积重难返,主要原因是供大于求。毕竟全国每年拍戏的剧组就那么多,虽然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拍摄网剧、网大的剧组有所增多,数以千计的影视基地远超出了需求范围,要知道仅一个横店拍摄的影视作品就占到了市场的70%。换句话说,如无特殊要求的话,两个横店的体量差不多便可满足全国影视剧组的拍摄需要,剩下的上千家影视基地就属可有可无了。

不过,多数影视基地不景气,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同质化过于严重。比如,我国所有影视基地,几乎都有汉、宋、明、清等几个朝代的古建筑,而汉城、宋城主题的影视基地更多达几十家。雷同的建筑风格,相近的影视服务及设施难以吸引剧组拍戏,最多就是过来拍个外景而已,根本无法形成长久合作关系这样的影视基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极为有限,没有大剧组、大明星,仅凭仿古建筑很难吸引旅客参观,更何况每个省都有数家甚至数十家的影视基地。

影视城一旦建成,就要承担高昂的维护费用,如果不能在拍摄、文旅之外寻找差异化,谋求突破,那么真的只能坐以待毙了。

老牌影视城谋新求变,以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为产业赋能

不仅濒临倒闭的中小影视基地充满了危机意识,像横店、象山这些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同样充满了变革的紧迫感,为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行业巨头更是开启多元化、差异化经营模式,提升基地的竞争力,获取更为优渥的收益。

如有着中国第一影视基地之称的横店便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产业布局。横店集团依托横店影视基地品牌优势,在2000年成立了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全面涉足影视制作发行、电影院线、影视广告、演艺经纪等影视娱乐业务。随着三四线城市电影票房崛起及横店影视的成功上市,完成对一二线城市布局的横店电影城,又开始大举进军三四线城市。同时,横店影视基地还在2016年成立文创体验中心,进一步充分自身业务范围,增加赢利机会。

而象山影视城则在影视拍摄及文化旅游两个方面,不断寻找差异化,让影视城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象山影视城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水下特效摄影棚、高科技数字特效摄影棚等摄影棚建设,提升影视拍摄工业化水平,帮助剧组缩短拍摄周期和减少成本。同时,在常规文旅体验基础上推出创新演艺表演,如调动明星资源的影视庙会,夜华、白浅、梅长苏等影视城知名影视作品人物短剧巡演等,更有全息音效幽灵船等高科技体验项目等,不断提升 影视城的文化竞争力。

而位居上海的车墩影视基地,则凭借全国十大影视基地的优势,加速影视特色产业集聚至今,车墩已经引进文化创意企业超1390户,同时还引进了一批著名影视导演、演员、编剧的工作室包括陆川、徐铮工作室等,强大的产业集聚成为车墩另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在纷繁刺激的影视基地竞争浪潮中,谋新求变可以说是每个影视城推动自身发展发第一要务,而一系列老牌影视基地纷纷破局,在为新兴影视基地提供推动基地健康发展的借鉴与参考的同时,也为新建和在建的影视基地敲响了警钟。

场景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影视城的想象空间还很大

所谓“穷则思变”,国内成百千家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已经到了“物极必反”之时。在这个关系“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影视基地决策层必须加速改变,推动多元化差异化发展,让自身得以保全。虽然强烈的竞争让影视基地发展不容乐观,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了生存的可能。影视基地依托风情建筑的场景优势,对接影视公司、服务剧组的资源优势,在推动影视拍摄、文旅项目中形成的品牌优势,也让影视基地依有很多产业可做

首先,影视基地依托自身的场景优势,在特色餐饮、住宿、体验等方面依然大有可为。国内影视基地通常都是都依托区域的文化特色发展而来,如为数众多的汉城、宋城及正在兴起的唐城等,利用自身的朝代特色,打造“时空穿越”感的特色吃喝玩乐,仍然有许多文章可做。如杭州的宋城,便深度结合宋朝文化特色及“水浒”内容,开设孙二娘包子铺、武大郎炊饼店以及根据《宋史》本纪复原的宋朝年糕等,形成了极富宋朝特色的餐饮文化。而《王员外家抛绣球》《穿越快闪秀》等穿越内容更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此外,影视基地无可取代的资源优势,在连通影视上下游产业,构建文化产业集群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有着“华莱坞”标签的无锡影视基地则在自身的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服务数字电影和影视后期的产业集群。如今“华莱坞”集聚了500多家国内外影视制作公司,还吸引了亚洲最大的影视后期公司,曾为《星球大战》、《碟中谍》、《捉妖记》、《长城》等电影后期制作的倍飞视等行业巨头。如今,在服务影视前期的剧本、服化道,服务于后期的特效制作、推广营销等产业,同样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亟待有发展眼光的影视基地招商引资。

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影视基地而言,则可以依托品牌优势入局电影院线、演艺经纪、投融资等业务。如横店、长影都已涉足电视院线业务,而全国三四线乃至五线城市,品牌影院仍然大量空白,可供影视基地入局。同时,影视基地在经营演艺经纪、影视培训等业务,同样可以借助自身品牌实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利用平台的品牌优势开展投融资业务,助推影视公司发展,亦不失为一项促进多边互赢的好生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影视基地只有充分利用自身场景和资源等优势,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吸引影视产业集聚,才可能实现止损,甚至扭亏为赢。在中国高速发展、转型期,整个社会环境也为企业高速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势能,影视基地如何发掘自身优势,打出一副好牌,既关系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也考验决策人是否具有强大的智慧和前瞻眼光。虽然影视基地未来发展成怎样的形态还不好说,不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因循传统,照搬照抄只能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