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不再的情景喜剧,是不再受欢迎还是缺少文化土壤?

发表时间:2018-03-25

辉煌不再的情景喜剧,究竟是不再受人欢迎?还是缺少了供其发展的文化土壤?弄清楚这一问题,或许才是对症下药的最佳良方。

文 / 文心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现在拍什么电影最赚钱?答案当然是喜剧。

《泰囧》2500万成本,12.7亿票房;《煎饼侠》2500万成本,11.6亿票房;《唐人街探案》8000万成本,8.24亿票房……喜剧惊人的回报率,让资本越发趋之若鹜。可是在院线喜剧电影赚得盘满钵满的时候,另一种喜剧形式——情景喜剧却面临着没落的命运。

辉煌不再的情景喜剧,究竟是不再受人欢迎?还是缺少了供其发展的文化土壤?弄清楚这一问题,或许才是对症下药的最佳良方。

情景喜剧的前世今生,让人回味更让人唏嘘

1993年,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走上荧屏,掀起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其影响力甚至扩及到了香港和台湾。作为中国情景喜剧史上难以超越的里程碑,《我爱我家》由1985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读戏剧并发现“Situation Comedy”的英达联合粱左、英壮反复打磨而成,是一部带有明显的精英视角的作品,深刻反映上世纪90年代前期商品经济大潮下的普遍社会问题,而其幽默又辛辣讽刺的作品风格最为耐人寻味。

当时同样红极一时的情景喜剧还有国内首部室内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该剧由王朔、冯小刚、刘心武、马未等人操刀编剧,带有浓重的知识分子色彩,既针砭时弊,又调侃时事,并因此险遭禁播,在那个年代被批为“精心炮制的一株毒草”。

在前两部开山鼻祖情景喜剧的引领下,国内情景喜剧在2000到2010年期间迎来了它的发展黄金期。《家有儿女》《炊事班的故事》《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地下交通站》纷纷登上荧幕,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

同样是在这个时期,另一部可以被奉为经典的情景喜剧横空出世,就是宁财神担任编剧的《武林外传》。该剧在形式上摒弃了传统情景喜剧的“罐头笑声”,让观众们不会因笑声而跳戏,可以完全沉浸在剧情中;同时又采用了大量后现代主义解构方式,向观众证明了武林故事还可以这么拍,至今仍在豆瓣上拥有9.1的高分。当时《武林外传》大结局和央视春晚在同一天,结果大量的观众为了观剧直接舍弃了央视春晚,足以见得此剧有多受欢迎。

而黄金期过后,情景喜剧就仿佛在电视市场进入了迷途,开始其渐行渐远的低迷期。2010年后,只有《爱情公寓》和网络短剧《屌丝男士》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抓住网络养成的年轻人取得成功,此后情景喜剧就彻底一路沦落下去,再也没能掀起任何涟漪。

三大显性因素,让情景喜剧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为何短短20多年时间,国产的情景喜剧就经历了这样一个由盛及衰的过程?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细究起来大致可以包含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观众笑点的变高以及娱乐渠道的增多。

在网络时代还没有席卷大众娱乐方式的时代,情景喜剧以其新颖的形式在荧屏上收获了大多数观众的笑声,疏解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压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解压的方式越来越多,笑点也越来越高,对喜剧类电视节目也越来越挑剔,他们熟悉了娱乐业的套路,一般的段子已经很难逗笑他们,即使像《爱情公寓》这样大热的情景喜剧也被人诟病大量抄袭外国段子。《生活大爆炸》这样的国外情景喜剧在中国能够大获成功,也是赢在抓住了07年“老粉丝”们的支持,抢占了观众基础。

情景喜剧也已不是当下唯一的娱乐出口,近年来大量生长的真人秀节目,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还有现象级网综《中国有嘻哈》等节目,也牢牢掌握住了网生一代的观众需求。

其次,是制作难度的空前加大。

情景喜剧属于技术含量很高的剧种,其剧本需要编剧们日复一日的反复打磨。一部好的情景戏剧作品应集审美、意识、大局观、时效性为一体,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制作的难度。而在这个被资本裹挟的时代,制作公司因为制作情景喜剧难度过大不愿制作,电视台也因为情景喜剧不能带来好的广告流量而不愿采购,他们更愿意去投资可以赚到快钱的IP+流量明星的仙侠剧、玄幻剧、古装剧、穿越剧。在这种大环境下,情景喜剧可谓举步维艰。

最后,是这一类型剧缺少流程化制作模式。

情景喜剧在中国属于舶来品,只有20多年的历史,明显缺少其发展的文化土壤。而在美国则已经有91年的历史,其悠久的历史也反哺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在美国的大学中有专门的喜剧专业,美国的喜剧培训机构也非常发达,戏剧写作分类十分细致。

但在国内很难看到科班出身的喜剧编剧,针对情景喜剧的编剧更是稀缺。比如皮克斯因为拥有专业的流程,所以能在总裁换人或者创作人员不断更换的情况下一如既往的保持品质,而国内的情景喜剧行业从选材到编制作再到播放平台,都普遍存在一种类似赌博心态的“试”的心理。

在美国,情景喜剧通常都保持在22分钟到30分钟的单集片长,但国内却往往要拉长到45分钟以上才符合电视台的播出规律。这种做法本身就不符合情景喜剧的制作规律。

多元化尝试,抓住低成本优势发掘好剧本

在夹缝中生存的情景喜剧,难道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其实也不见得。实际上,传统固定机位的情景喜剧已经产生了很多变体,比如伪纪录片式的情景喜剧、单元剧甚至是动画片等。

现在观众买账的,大多还是在打情怀牌的情景喜剧,比如《家有儿女初长成》、《我爱我家》大电影、《圆圆的故事》以及《武林外传》电影版。

2016年,情景喜剧《饮食男女》采取了“即拍即播”的制度,虽然没有收到期待的回报,但至少在播出形式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的情景喜剧《王子富愁记》也将于2018年1月9日与观众见面,这部情景喜剧选择的演员都是在剧场训练过一年以上的话剧演员,同样值得期待。

制作情景喜剧的成本,较其他剧种而言显然要低很多,这也就给了新生代导演和编剧一条捷径。大鹏的成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想要复苏情景喜剧,来自各方的扶持无疑是最重要的。从资本购买IP变为有意识地培养编剧团队。

努力发掘情景喜剧的角色魅力。之所以有此建议,是因为情景喜剧的人物角色往往有着很强的IP潜力,比如《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佟掌柜、郭芙蓉等角色;同时也有开放的剧情优势,一旦形成品牌后很容易实现造星目的,也很容易形成剧N代模式,实现持续营收。

更重要的是,情景喜剧不同于没有剧本的真人秀节目,其反复推敲的特点也更容易产生经典。综合上述因素,要做好情景喜剧归根结底还是要发掘有才华的创作者,并遵循电视剧的制作规律,做好剧情节奏的把控。